最近教育界的大事,大概就是這則新聞:
http://life.chinatimes.com/2009Cti/Channel/Life/life-article/0,5047,11051801+112009111300035,00.html
看完這則新聞,心中想的是,教育總算有點進步,但是還沒有到我的理想境界。
人的資質和興趣本來就千差萬別,要每個人去唸對他們的未來一點關係都沒有的三角函數和微積分,實在是一點意義也沒有。造成的後果就是補習班林立,因為許多人上課聽不懂,自已興趣不高又沒有動力主動練習,只好花錢去補習班用理智上比較能夠接受的方式驅策自已。造成了許多的教育資源浪費。結果是一大堆的通才,然後專業上因為浸淫的時間被分散,也沒有辦法達到更高的境界。但是現代社會主要特徵是分工越來越專業,而不是要求員工每個科目都強。這種改變我覺得是趨勢。
我自已的理想境界呢?我覺的最好的方法,就是每一科都線上而且免費化。然後大學就是提供上課和考試。任何想報名的人都可以考試,然後考過的人就發給學分證,意思就是你通過了這個學校的這個學分。以這個學校的學分為基準,通過了幾百個以上的學分就給你這個學校的畢業證書。因為每個人的天資、環境、適合讀書的方式、適合唸書的時間都不同。與其花一大堆時間只為了準備一次的入學考試,不如給學生動力好好的運用時間唸好每一科。事實上,如果最後的結果是學生真的唸好每一科的話,那不是對社會最重要的事嗎?
台灣的教育為人所詬病的,就是學生死命的考上學校,然後由你玩四年。透過這種方法,學生所有的準備精力,都是在為了一次的考試背解題技巧,反而比較沒有辦法在四年內專注的學好每一科,那何苦?大學何不好好的就發揮鑑定的功能,反正學生的程度真的到了,他考這一科的時候自然就會過。或者是增加考試的次數和難度等等。讓學生在他們想唸書的時候唸書,想考試的時候考試,專心的唸完書,而且不限時間,修完學分就是了。然後出去找工作的時候,讓那些老板看你有什麼能力,決定要不要用你。說實話,有些老板才不在乎你是不是修過什麼通識等等什麼無用的科目,他們只要他們所要的。
如果有些人開始要跳出來辯論什麼大學應該怎麼清高,怎麼純淨。我的回答是:我並不反對大學開這些課,也不反對學生主動去學。但是在台灣,說許多大學生上大學不是為了將來找一份好工作,那不是幼稚就是偽善。這些人如果真的那麼在乎什麼崇高的理想,他們大可以在家裏自已學習,那麼多大師的著作是免費的資源,他們不用浪費國家的資源做這些讓自已感覺崇高的心智活動。而且我相信,許多的企業老板沒興趣管你自覺多崇高,基本的人品有就可以了,最重要的,是不是你有那些他們在乎的專業技能。
我自已的教學活動,會以我自已個人的教育理想為目標。我個人的努力只能達到某些的課程線上化。但是要達到我理想的教育環境,可能就要更多人的共識和推動才有可能了。
底下是引用的新聞存檔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九十九學年度大考分發招生簡章出爐,指考採計六科的校系大幅減少,由二五四系組銳減為一○四系組,考生不必再「科科強」也能進入理想校系。其中具指標意義的台灣大學外文系,首度不採計數學乙。升學後輔導專家直言是「震撼性」突破,恐將引起文史科系一窩蜂跟進。
去年指考首度加考「公民與社會」,許多校系順勢將採計五科改為採計六科,社會各界批評聲浪不斷,指責是加重考生負擔、一味追求「全才」。教育部也對各校施加壓力,本來提案將採計上限逐年降低,卻遭到招聯會否決。
政大廣電 一次降至四科
儘管如此,教育部的「道德勸說」顯然已產生效果。根據昨天公布的大考分發簡章,採計六科的校系大幅減少至一○四系組,包括台大外文系、日文系,成大生命科學系、護理系、政治系等熱門校系。傳播領域最火紅的政大廣電系,還一次降至四科,只採計國文、英文、數乙、歷史。不過,各大學的醫學系仍都採計六科。
向來被視為一類組文科榜首的台大外文系,今年從六科降為五科,破天荒不採計數學乙。系主任梁欣榮表示,系上原打算取消公民科,但有老師認為該科涉及政治、經濟等社會學科基礎知識,與外文系的訓練有關,才決定先不採數乙一年試試看。他強調,若招來的學生不理想,明年也可能再調整。
升學輔導專家劉駿豪對此相當震撼。他表示,台大外文近幾年分數不斷攀升,穩居一類組文科第一志願,若該系選擇這麼做,明年又沒調回來,可能引發跟進風潮。過去台大財金首開採計國、英、數乙三科,就有一堆學校跟進,現已成為商學院的主流科目組合。未來採計科目越來越少趨勢下,可能會形成同一類群科系都採用相同科目,已決定目標的考生就可集中火力,不用每科都念。
- Nov 15 Sun 2009 09:51
理想的大學教育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